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1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2、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一、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一是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升高。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9%。同时,据《世界人口展望2022》数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1%。二是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增大。沙利文报告3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中国健康养老市场规模从2.9万亿元增长至4.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预计2020年至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以15.1%的增速保持增长。
(二)政策引领持续强化
国家稳步出台银发经济相关文件、指示,持续强化政策的引领性、指导性作用。2019年11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建立和完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要求发展银发经济;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首次设置“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专章,提出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养老服务列为三大重点消费领域之一;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发布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指出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
(三)基础设施更加友好4
一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提质增量。2022年全国设市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83.2%,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5万个、惠及居民876万户,648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享受公租房保障。二是城市客运适老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全国共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2700余条,新增及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超过1.6万辆,推动完成近9500个城市公共汽电车站台适老化改造,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四)养老服务发展迅猛5
一是养老机构与设施供给持续优化。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7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7万个,床位311.1万张。二是医养结合市场深入发展。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两证齐全6的医养结合机构6986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8.4万对。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五)前沿科技强势赋能
智能科技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物联网应用于老年产品的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大数据应用于科技适老化产品,分析记录个人行为数据为其提供更加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云计算整合、存储、并拓展相应资源,可支撑科技适老化产品的相互连接与运行;AI赋能科技适老化产品实现自主智能逻辑判断,可应用于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等。
二、武汉市银发经济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一是老年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根据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武汉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4万人,占武汉市人口1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5.6万人,占比11.8%。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二是银发经济市场容量可观。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银发财经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银发经济地图,武汉市以893亿元排名全国第107,位于银发经济市场容量排名第二梯队8。
(二)养老政策有力支撑
武汉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稳步推进养老行业健康发展。2020年7月,市民政局印发《武汉市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指出要在试点单位开展人工智能机构养老社会实验;2021年5月,市人民政府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切实补足养老服务短板,着力打造武汉养老样板;2022年8月,市民政局等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2022年11月,市发改委等印发《武汉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规模,扩展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渠道,提升养老托育服务质量;2023年2月,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引导有条件和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自主付费改造。
(三)基础设施服务“硬软结合”
一是城市适老化建设在硬件设施下功夫。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对老旧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改造,增加助老设备设施。2024年武汉将新建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2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30个,推进150个试点小区居家适老化改造。二是城市适老化建设在软件服务求实效。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定期为辖区居民测血压、血糖、血脂,为失能老人和8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建设适老化城市交通,65周岁以上持红色老年证的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四)养老服务稳步推进
一是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截至2022年10月,武汉市共有养老机构246个,其中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4个,农村福利院52个,社会办养老机构(含社区养老院)180个9。二是有序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如武汉硚口区在资源、服务、技术三个方面发力,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武汉九州通与武汉市第六医院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项目合作,共建医养结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
三、相关城市发展银发经济案例
地方政府为贯彻国家战略部署,服务民生保障,陆续成立以健康养老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致力于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研究地方国有健康养老平台典型案例和发展经验,对地方政府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按照康养业务品质以及业务范围是否涉及市外两大类标准,可将地方康养平台划分为品质提升、产品拓展、运营提升、多元布局四大类10。具体案例如下:
(一)品质提升类康养平台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快国有经济在养老产业布局,2022年6月,大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组建大连康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建立起国有企业对养老服务供给的补短板机制。大连康养集团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目标。
大连康养集团定位为公益类企业,从事养老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和殡葬服务,服务对象为大连本市居民。“十四五”时期,大连康养集团紧抓大连养老服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成长期,持续推动康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贡献力量。
(二)产品拓展类康养平台
2021年5月,苏州市政府为顺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决定整合市属国企养老资源,组建成立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康养集团坚持“市场化”发展导向,紧扣“做大做强养老健康产业”战略目标,整合苏州优势产业资源,全力打造健康养老标杆企业。成功培育了“苏州怡养”服务品牌,打造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标杆样板项目。
苏州康养集团聚焦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教培产业三大业务板块。“十四五”期间,苏州康养按照“聚焦苏州,示范江苏”的发展定位,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头部企业。预计“十四五”末,苏州康养集团将投资50亿元,管理床位1.7万张,实现资产规模60亿元,累计营收25亿元。
(三)运营提升类康养平台
2021年10月,为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京能集团牵头成立了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康养集团是北京市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资产转型养老服务及市属国企涉老业务的整合主体,围绕“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打造北京健康养老产业主力军”的战略定位,通过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智慧化运营建设,努力成为中国健康养老产业的领军企业。
北京康养集团全力打造普惠养老、健康养老、医养结合、资产经营四大业务板块。“十四五”末期,北京康养集团力争实现养老照护床位1.5万张,包括机构养老床位8000张和居家养老床位7000张,可辐射服务家庭3.5万户,北京驿站市场占有率大于30%,营业收入10亿元。
(四)多元布局类康养平台
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国资委根据深圳市政府要求,组建的集养老、医疗、托育业务于一体的市属国有养老托育资产管理运营平台。深圳幸福集团以“满足‘一老一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企业使命,矢志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幸福健康产业的国资第一品牌。
深圳幸福集团聚焦养老、托育、医疗、长租公寓和“健康+产品”五大业务板块。“十四五”期末,深圳幸福集团将完成160个社区居家四级服务网点建设,提供养老床位超6500张,累计建设运营102家托育园,提供托位6000个。
四、对武汉发展银发经济的建议
(一)增加健康养老有效供给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武汉市应积极贯彻国家战略部署,服务民生保障,借鉴其他城市发展银发经济实际经验,在充分了解武汉市养老市场的基础上,坚持“以需定供”,明确市场基本盘,通过自主组建或联合、整合培训疗养机构等方式,搭建以“健康养老”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化平台;同时,逐步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养老供给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康养产业发展,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
(二)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发展
银发经济的发展必将催生老年用品行业的迅速崛起,提升全社会产品适老化程度。武汉市应当依托丰富科教资源与庞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推动新兴技术与传统养老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广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老年智能辅助设备等智能化健康产品在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提供质量过硬且多元化、多样化、适老化和个性化的消费产品,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三)推进养老业务模式创新
多样化养老业务模式是丰富银发经济业务生态,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武汉市应当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医疗资源与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相关房企或物业公司探索“养老+物业”“养老+健康公寓”业务模式,助力社区医院、市重点医院等推进“医疗健康+养老”业务模式,支持银行、保险等机构做好“养老+保险”等业务模式,引导相关企业与神农架、恩施等地旅游景区进行战略合作,打造“养老+文旅”业务模式,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四)打造健康养老产业链
打造健康养老产业链,能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可鼓励地方康养平台,利用股权收购、整合升级等方式,深化与央企、省属国企、武汉国企、品牌民企合作,健全康养产业链,打造康养生态圈;地方康养平台可把建设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的普惠养老服务网络作为发力点,探索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旅居养老、智慧养老、公建民营等多业态融合快速发展,高效搭建起功能完备齐全的康养产业链。
(五)强化银发经济人才培育
武汉市应当充分利用庞大的高校人才优势,通过优惠政策、优质岗位和发展空间等,吸引、鼓励大数据、物联网等专业学生投身银发经济相关行业,助力银发经济行业数智化发展;针对在职人员,举办各类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推动建立面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终身学习制度,让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有机会更新知识结构,参与银发经济相关的再就业和创业活动。
(六)加强政策、金融支持力度
武汉市应制定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健全法制环境,修订和完善涉及老龄人口权益保护、老年用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银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如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养老社区建设融资等,对从事银发经济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利率,降低其融资成本。
备注:
1国家统计局:我国将65岁以上人口视为老年人口。但国际上关于老龄化分为60和65两个标准,因此在进行人口统计时,对两个标准的数据都予以发布。
2鞠川阳子2009年10月在《第一财经日报》发表《银发产业三维产业链的潜力》,提出根据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和深层需求,可以将银发产业分成三个维度的产业: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
3弗若斯特沙利文为全球增长咨询公司,1961年成立于华尔街,沙利文报告被广泛引用于业内领先的A股、科创板等上市公司的招股文件、一级和二级市场研究报告及其他资本市场公示文件中。
4数据来源:《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5数据来源:《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6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
7将一个城市的老年人口乘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可以近似得到当地银发经济的最大市场容量。资料来源银发财经。
8第二梯队市场容量约为500-1000亿元,共20个城市,包含中西部和东北的省会城市如武汉(893亿元)、西安(744亿元)、石家庄(642亿元),也有沿海发达地区的三线城市,如青岛(962亿元)、温州(853亿元)。
9数据来源:武汉市民政局《武汉市养老机构一览表》。
10品质提升类康养平台,平台业务以公益性质为主,业务范围局限于本地,未来发展战略以项目为牵头,重点打造若干品质型康养项目;产品拓展类康养平台,平台业务主要以品质型养老、健康服务等为主,未来发展需突破区域限制,开发本区域之外的市场;运营提升类康养平台,由培训疗养机构整合而来,受其非市场化前身影响,优势难以发挥,未来发展需要提高运营活力;多元布局类康养平台,以品质型康养业务为主责主业,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走出本地。